Little Baby House: 孩子越来越叛逆,‘惩罚/奖励/威胁/妥协’渐渐对孩子无用? 你可以试试这三种方式…

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

孩子越来越叛逆,‘惩罚/奖励/威胁/妥协’渐渐对孩子无用? 你可以试试这三种方式…


一起来看这个例子:

妈:“记得穿外套!”
孩:“不要。今天很热耶。”
妈:“晚一点会变冷…..不然你带着就好 (妥协)。”
孩:“那外套很大ㄝ,我不想带!”
妈:“放书包就好啦~只要记得带回来,就给你一个星,你已经九个了,晚上再一个就能换礼物啦!(奖励)”
孩:“那个外套很大很重,我不要带!”
妈:“好,不想带可以,你就不要感冒,明天就不用去露营了!(威胁)”
孩:“那我不要感冒就好啦~。”
妈:“......赶快穿起来,要迟到了!今天如果再迟到,晚上就取消你的电视时间!(惩罚)”
孩:“好啊,反正电视很无聊。”
妈:“(请读者自由发挥)!!!”
不少父母发现,孩子到了 5、6 岁时,主见不但多了起来,还变得粉难说服。尤其从小就听话好带、言听计从,让父母走路有风的“乖乖牌”们,在这个年纪也吹起了叛逆的号角!

 

叛逆,是“成长”的同义词

当父母觉得孩子开始“叛逆”,其实代表他们的身心状态与认知发展程度,已准备要进入下一个阶段。在这段转折期,孩子正尝试着用“新的自己”来与周遭的人事物沟通,试图摸索出对应的沟通方式。这段摸索的过程,由于 1. 没有什么明显的预兆;且 2.“成长意味着孩子需要更大的自主空间”而经常让父母措手不及,并冲击著父母过去赖以管教的“权威”。
然而,孩子成长之路不能缓、不会停!要赶快跟上的,其实是我们自己啦!

 

教养的两大前提再思考

父母的权威

不少父母管教时多少会使用“权威”来要求孩子,对于年纪较小、行为能力较差的孩子而言经常有效,毕竟小小孩极度的依赖父母。而且对父母而言,使用权威将节省很多时间,且更能贯彻自己的意志。
然而,权威教养通常会使用“奖励、妥协、威胁、惩罚”等方法,而这些方法,却会直接伤害到孩子正在萌芽的自主性。

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

父母的权威 (奖励、妥协、威胁、惩罚) 会渐渐失去效用,主要因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日渐成熟。因此,他们对于父母擅作主张后还要求他们必须听从时,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及不合作态度。
有父母说:“他们的方法不是太幼稚、就是搞不清楚状况,根本不能用!”会有这种情况,通常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方法“只是为了反驳父母”,而非尝试找出最佳解决方案。如果我们能从“选择题”框架跳出,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空间,由他们开始提案解决的方法,父母再协助他们修正,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(当然要考量孩子的认知发展程度)?
不如暂时关掉这两大前提,把孩子视为“解决问题的好伙伴”,一起来尝试以下三个新策略!

 

亲子沟通,开始进入合作时代

1. 善用相处时间,重新认识孩子

美国知名教养机构 Positive Parenting Connection 建议,即使孩子长大了,父母仍应尝试和孩子拥有足够的相处时间:放慢脚步,专心享受与孩子一起的时间,建立身心不同层面的连结。除此之外,丑爸建议父母们,尽量设计几次机会 (例:从起床到出门),暂时忘记各种压力 (例:快迟到了!),好好地“重新认识”孩子。
原因是,我们经常理所当然的以为“随着孩子愈大,应该表现得愈像成人,动作应该愈来愈快”,因此忽略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浮现的个人特色。例如,当妈妈喊著“你 4 岁时 7:00 起床、7:30 出门,现在 6 岁了怎么还退步!”这样的“量化比较”,是否可能忽略了孩子因为花更多心思在挑选衣服,想要怎么度过无聊的数学课,或在想如何说服你不让她去安亲班……因而放慢了脚步?
偶而放松,重新观察孩子,找出在他们的世界里,可以双手紧握、一起探索的新鲜角落吧!

2. 倾听:给孩子做自己的勇气

“倾听”的核心概念,在于父母“放弃以控制者的身分评断孩子”,因此在与孩子对话时,父母不打断、不否定、不轻看,让孩子能放心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。身为孩子的照顾者,我们很容易“保护”与“阻碍”不分、“孩子的好处”与“父母的喜好”不分。因此当我们以为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时,却连“让孩子尝试”的机会都剥夺了。

3. 说出感受:邀请孩子一起解决困境

而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,父母可以选择接受,或是说出自己的“感受”,而非用自己的权威告诉孩子孰是孰非。
已故的美国亲职教育权威汤玛斯‧高登博士,在《父母效能训练》一书中表示,对孩子而言“父母的感受”是极其重要的,重要性不亚于满足自己的欲望。因此,当亲子间发生冲突时,父母可以先以聆听的技巧让孩子愿意说出想法,接着再表达自己对孩子行为的感受,并一同想出解决的好办法。

 

总结

妈:“收玩具,要吃饭了!”
孩:“不要,我还不饿。”
妈:“你不想收玩具,因为肚子还不饿。(倾听)”
孩:“我还不想去吃饭。”
妈:“吃饭时间到了,但你还不想去吃饭。(倾听)”
孩:“我想在客厅吃。”
妈:“你想在客厅吃饭,但我担心会有蟑螂跑到客厅,而且我没有办法照顾你。(表达感受)”
孩:“那你跟我一起在客厅吃啊!”
妈:“听起来是个好办法 (倾听),但我还是会担心蟑螂 (表达感受)。”
孩:(想了一会)“那我可以把乐高放在椅子 (餐厅里) 旁边吗?”
妈:(恍然大悟)“你不想吃饭,是因为去餐厅会看不到你的乐高? 倾听)”
孩:“对啊!”
妈:“好啊,但只可以拿你已经组合好的乐高喔。”
孩:“好。”

当发现“奖励、妥协、威胁、惩罚”开始无效时,何不试试关掉权威,重新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;以不评断、不控制的态度聆听他们的想法,并诚实地与他们分享你的感受。也许会发现:孩子不是胡搞,而是期待在父母的接纳下,努力长大。

也许最后 "亲子皆同意的方法" 与你的最佳方案有段差距,但这全新的沟通方式,除了让孩子充分发展自主性,更能建立起互信互重的亲子关系喔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