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ttle Baby House: 十二月 2016

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

孩子越来越叛逆,‘惩罚/奖励/威胁/妥协’渐渐对孩子无用? 你可以试试这三种方式…


一起来看这个例子:

妈:“记得穿外套!”
孩:“不要。今天很热耶。”
妈:“晚一点会变冷…..不然你带着就好 (妥协)。”
孩:“那外套很大ㄝ,我不想带!”
妈:“放书包就好啦~只要记得带回来,就给你一个星,你已经九个了,晚上再一个就能换礼物啦!(奖励)”
孩:“那个外套很大很重,我不要带!”
妈:“好,不想带可以,你就不要感冒,明天就不用去露营了!(威胁)”
孩:“那我不要感冒就好啦~。”
妈:“......赶快穿起来,要迟到了!今天如果再迟到,晚上就取消你的电视时间!(惩罚)”
孩:“好啊,反正电视很无聊。”
妈:“(请读者自由发挥)!!!”
不少父母发现,孩子到了 5、6 岁时,主见不但多了起来,还变得粉难说服。尤其从小就听话好带、言听计从,让父母走路有风的“乖乖牌”们,在这个年纪也吹起了叛逆的号角!

 

叛逆,是“成长”的同义词

当父母觉得孩子开始“叛逆”,其实代表他们的身心状态与认知发展程度,已准备要进入下一个阶段。在这段转折期,孩子正尝试着用“新的自己”来与周遭的人事物沟通,试图摸索出对应的沟通方式。这段摸索的过程,由于 1. 没有什么明显的预兆;且 2.“成长意味着孩子需要更大的自主空间”而经常让父母措手不及,并冲击著父母过去赖以管教的“权威”。
然而,孩子成长之路不能缓、不会停!要赶快跟上的,其实是我们自己啦!

 

教养的两大前提再思考

父母的权威

不少父母管教时多少会使用“权威”来要求孩子,对于年纪较小、行为能力较差的孩子而言经常有效,毕竟小小孩极度的依赖父母。而且对父母而言,使用权威将节省很多时间,且更能贯彻自己的意志。
然而,权威教养通常会使用“奖励、妥协、威胁、惩罚”等方法,而这些方法,却会直接伤害到孩子正在萌芽的自主性。

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

父母的权威 (奖励、妥协、威胁、惩罚) 会渐渐失去效用,主要因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日渐成熟。因此,他们对于父母擅作主张后还要求他们必须听从时,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及不合作态度。
有父母说:“他们的方法不是太幼稚、就是搞不清楚状况,根本不能用!”会有这种情况,通常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方法“只是为了反驳父母”,而非尝试找出最佳解决方案。如果我们能从“选择题”框架跳出,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空间,由他们开始提案解决的方法,父母再协助他们修正,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(当然要考量孩子的认知发展程度)?
不如暂时关掉这两大前提,把孩子视为“解决问题的好伙伴”,一起来尝试以下三个新策略!

 

亲子沟通,开始进入合作时代

1. 善用相处时间,重新认识孩子

美国知名教养机构 Positive Parenting Connection 建议,即使孩子长大了,父母仍应尝试和孩子拥有足够的相处时间:放慢脚步,专心享受与孩子一起的时间,建立身心不同层面的连结。除此之外,丑爸建议父母们,尽量设计几次机会 (例:从起床到出门),暂时忘记各种压力 (例:快迟到了!),好好地“重新认识”孩子。
原因是,我们经常理所当然的以为“随着孩子愈大,应该表现得愈像成人,动作应该愈来愈快”,因此忽略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浮现的个人特色。例如,当妈妈喊著“你 4 岁时 7:00 起床、7:30 出门,现在 6 岁了怎么还退步!”这样的“量化比较”,是否可能忽略了孩子因为花更多心思在挑选衣服,想要怎么度过无聊的数学课,或在想如何说服你不让她去安亲班……因而放慢了脚步?
偶而放松,重新观察孩子,找出在他们的世界里,可以双手紧握、一起探索的新鲜角落吧!

2. 倾听:给孩子做自己的勇气

“倾听”的核心概念,在于父母“放弃以控制者的身分评断孩子”,因此在与孩子对话时,父母不打断、不否定、不轻看,让孩子能放心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。身为孩子的照顾者,我们很容易“保护”与“阻碍”不分、“孩子的好处”与“父母的喜好”不分。因此当我们以为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时,却连“让孩子尝试”的机会都剥夺了。

3. 说出感受:邀请孩子一起解决困境

而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,父母可以选择接受,或是说出自己的“感受”,而非用自己的权威告诉孩子孰是孰非。
已故的美国亲职教育权威汤玛斯‧高登博士,在《父母效能训练》一书中表示,对孩子而言“父母的感受”是极其重要的,重要性不亚于满足自己的欲望。因此,当亲子间发生冲突时,父母可以先以聆听的技巧让孩子愿意说出想法,接着再表达自己对孩子行为的感受,并一同想出解决的好办法。

 

总结

妈:“收玩具,要吃饭了!”
孩:“不要,我还不饿。”
妈:“你不想收玩具,因为肚子还不饿。(倾听)”
孩:“我还不想去吃饭。”
妈:“吃饭时间到了,但你还不想去吃饭。(倾听)”
孩:“我想在客厅吃。”
妈:“你想在客厅吃饭,但我担心会有蟑螂跑到客厅,而且我没有办法照顾你。(表达感受)”
孩:“那你跟我一起在客厅吃啊!”
妈:“听起来是个好办法 (倾听),但我还是会担心蟑螂 (表达感受)。”
孩:(想了一会)“那我可以把乐高放在椅子 (餐厅里) 旁边吗?”
妈:(恍然大悟)“你不想吃饭,是因为去餐厅会看不到你的乐高? 倾听)”
孩:“对啊!”
妈:“好啊,但只可以拿你已经组合好的乐高喔。”
孩:“好。”

当发现“奖励、妥协、威胁、惩罚”开始无效时,何不试试关掉权威,重新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;以不评断、不控制的态度聆听他们的想法,并诚实地与他们分享你的感受。也许会发现:孩子不是胡搞,而是期待在父母的接纳下,努力长大。

也许最后 "亲子皆同意的方法" 与你的最佳方案有段差距,但这全新的沟通方式,除了让孩子充分发展自主性,更能建立起互信互重的亲子关系喔!
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
爸爸妈妈们是否知道,零食在宝宝3岁以内是餐外的“必需品”哦!因为宝宝的胃容量与成人相差甚远,不可能一下子吃得太多。于是“少食多餐”就是他们的进餐原则。
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
 

什么是健康零食?

零食并不等同于垃圾食品,只要选得好,零食也可以营养又健康的。对1-3岁的宝宝来说,什么样的零食才算是值得推荐的呢?

低热量、少脂肪,过“嘴瘾”

果蔬类的零食通常能符合低热、少脂的特点。例如几颗新鲜的草莓、半个苹果等等,果蔬往往富含维生素C,而且甜甜的又有汁水,1岁后的宝宝完全可以自己嚼着吃,味道也还不错。

含有特别营养成分

酸奶中含有益生菌,它能够帮助孩子保持体内的菌群平衡,营造好的肠道环境,是两餐之间最优的零食之一。当然,也可以让宝宝每天下午喝一小杯。

小体积,大营养

马铃薯泥、奶酪片,这都是“小体积,大营养”的典范,在宝宝饿的时候给他一小片奶酪,既能缓解饥饿又能帮宝宝补钙,有助他的骨骼发育。而马铃薯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是肠道健康的大帮手哦!

纯天然,少加工
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
爸爸妈妈之所以将零食和垃圾食品联系起来,膨化食品可是出力不少。这些都不是健康的零食,因为它们经历了繁复的加工同时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。真正营养健康的零食应该是纯天然,至少是少添加物的。最简单的例子,炖汤或白切的牛肉就比加工过的牛肉干有营养。


这8类零食,对它say no!

有健康零食就有不健康的零食,对于宝宝来说,有哪些零食是需要远离的呢?它们当中尽管不乏好味道、好卖相的,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,爸爸妈妈要带着宝宝坚决say no!

NO.1 油炸类零食

膨化食品,例如薯片、虾条,以及美式快餐都属于这一类。美式快餐在大家的饮食习惯中根深蒂固,但是它并不是健康食品,对成人不是,对宝宝就更加如此了。

NO.2 腌制类零食

腌制食品的危害众所周知,咸鱼、腌肉、咸菜、泡菜……虽然美味,但是却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,有致癌风险。退一步说,食盐过量也是有害健康的。成人要控盐,宝宝就更需要了。

NO.3 加工类零食
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香肠在超市的里是最常见的,它似乎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会出现。但是,它也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肉类食品,尽管味道很香,却同样含有亚硝酸盐,要尽量减少给宝宝食用。

NO.4 方便面

方便面确实能在饥饿的时候填饱肚子,但它也仅仅能填饱肚子而已!没有任何营养成分的同时,它还是高热量的食物。这种零食一定不能让宝宝吃。

NO.5 碳酸饮料

酸酸甜甜的饮料对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,一旦尝过他一定会不时就叫嚷着要喝。但是饮料要让宝宝少喝,碳酸饮料更是如此。因为它会带走身体中的钙质,还可能会因为喝后的饱腹感影响到孩子的食欲。

NO.6 罐头食品

无论是肉类罐头还是水果罐头,即便它的原来是多么地富含营养,可经过加工制成罐头,原料的维生素被破坏、蛋白质变性,除了热量它们什么都没剩下。

NO.7 蜜饯类零食
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蜜饯虽然也是酸酸甜甜的很解馋、很开胃,但是这类零食制作的过程很难保证食品卫生,加之含有大量的添加剂,并不适合宝宝吃。

NO.8 冷饮类

炎炎夏日,吃个雪糕是多惬意的时,而不少爸爸妈妈认为给宝宝吃点也没什么关系。但事实上,宝宝的肠胃并不能承受这种低温,而且奶油和高糖也会影响宝宝的正常进餐。

宝宝吃零食的5大“纪律”

选好了零食,就该享用美味了。但是除了食材的营养,食用的方式和时间也很有讲究哦,来看看给宝宝吃零食有什么“纪律”。

食用时间

两餐之间,但不要太靠近正餐时间。

食用数量

零食的食用量不可以超过正餐,同时吃零食的前提是孩子有饥饿的感觉。

食用频率

3次为宜。虽然说宝宝需要少食多餐,但次数过多的话,即使每次都吃少量零食也会积少成多。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
食用方法

莫把零食当奖励。如果把零食当做给孩子的奖励,久而久之,宝宝会认为奖励的东西都是好的,会更加依赖。

食用卫生

吃零食前要洗手,吃完零食应漱口,从而预防疾病和龋齿。

宝宝零食DIY

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想让宝宝吃得营养又健康,巧手妈妈们可以选择一些营养食材然后进行DIY,让宝宝把你的满满爱心也统统吃下去。

DIY之紫菜饭卷

原料:米饭、寿司用紫菜
做法:
1.米饭熟后,晾凉。放一点白醋和糖拌一下。
2.紫菜剪成5厘米见方的块,放上米饭。
3.卷成条形,压紧即可。

DIY之鱼松

宝宝健康零食挑选大有学问!
调料:盐、酱油、料酒、糖、醋、葱、姜(或者橘子皮)
做法:
1.取新鲜的鲅鱼2条(可自行调整鱼量的多少,也可以用其他鱼肉代替,但是要选鱼刺较少的鱼),取出鱼的内脏、去鱼鳞后清洗干净。
2.把鱼切成小段,放入上述调料,腌制1个小时左右。
3.将腌制好的鲅鱼连同汤水一起倒入锅中水煮,水开后小火慢煮,大约煮半个小时后,可捞出备用。
4.将鱼刺剔除,用小勺将鱼肉碾碎。
5.在平底锅中放入少许橄榄油(玉米油或花生油也可),将鱼肉放入锅内翻炒、烘培至金黄色为止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勤翻动,才能避免鱼松焦糊。

BB穿衣4原则 穿出健康靓BB

宝宝穿衣服可是一门大学问,对于宝宝而言,他们感知外界环境温度的反应和大人是不同的,所以,在此小编给妈妈们定制了必须要知道的宝宝穿衣原则!


BB穿衣4原则 穿出健康靓BB

 

一、宝宝的贴身衣裤必不可少

在冬季,妈妈总认为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,而忽略了宝宝的内衣。其实柔软的棉内衣才是宝宝保暖的关键,不仅可以吸汗,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,因此阻断了体热丢失,宝宝不容易受凉生病,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由于体表热量丢失得多,身上摸上去总是冰凉凉的,尤其是下半身,所以就更容易感冒了。

 

二、穿衣数量要适当

不要因穿得太多而不停地出汗,如果穿得太多,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,衣服被汗液湿透而着凉,要是穿的太少自然也是会着凉的,同样,宝宝夏季穿衣也应该注意薄厚度,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,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,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。小编在此提醒妈妈们,由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,但身体产热能力却不足,所以外出寒冷时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。
BB穿衣4原则 穿出健康靓BB

 

三、春要捂,秋要冻

常言道“春捂秋冻”,但对于小宝宝来说,体温调节功能有待完善。所以不能单纯地强调“冻”,即使秋冻也要从耐寒锻炼开始,逐步进行。不过妈妈也不要过早、过度为宝宝保暖,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手、后颈,以不出汗为好,如果身体出汗反而容易感冒。

 

四、保持宝宝的袜子干爽

不论什么时候袜子过于潮湿,大量的水分就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,而空气是一种极好的隔热体,比水保暖性高20倍,因此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,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上感冒。


BB穿衣4原则 穿出健康靓BB

 

新生儿穿衣需要注意什么?

新生儿肌肤比较脆弱,所以在穿衣服的时候也要讲究衣服的面料。应该选择纯棉或是纯毛的天然纤维织品,因为这种天然的纤维织品会使宝宝更好地调节体温。而纯棉的衣物手感比较柔软,比较适合宝宝穿着。此外在选择衣服时应该注意宝宝衣服的腋下和裆部是否柔软,因为这些地方是宝宝经常活动的关键部位,一旦面料不好,很容易会导致宝宝的皮肤受损。

新生宝宝的衣服最好是开衫或宽圆领的款式,因为宝宝不喜欢衣物遮住脸,而前开衫的衣服也更方便妈妈为孩子穿脱和更换尿布。此外,前开衫的衣服也能减少宝宝身体裸露的机会。宝宝的内衣裤应该选择浅色花型或素色的,这样一旦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或紧张,弄脏了衣物,妈妈也能及时的发现。此外,在给新宝宝选择衣服的时候宜买大,忌买小,因为新衣服对宝宝来说即使稍微大一点,也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,千万不要选择太过紧身的。

新生儿穿裤子的步骤:在给宝宝穿裤子时,大人先将手从裤脚管中伸入,之后拉住宝宝的小脚,将裤子往上提,这样裤子就可以穿上了。如果是穿连衣裤,可以先将连衣裤的扣子解开,平放在床上,让新生儿平坦在上面,先给宝宝穿上裤腿,再用上面穿衣的方法将宝宝的手穿入袖子中,然后再扣上所有的纽扣就可以了。

小编总结

宝宝穿衣服的多少及薄厚妈妈可以根据天气预报、实际的气温变化和感觉,有计划地给宝宝增加衣服,一般以宝宝不出汗,手脚不凉为标准。